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

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Weighted-average System)

目錄

[隱藏]

  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是以本月的期初數量和本月全部進貨數量作為權數,取出本月全部進貨成本加上期初的進貨成本,計算出本月存貨平均單位成本,以此作為基礎算出本月的發出存貨的成本以及月末的庫存實際成本

  

平均單位成本=

期初結存材料成本+∑(本月入庫成本)
期初結存數量+∑(本月入庫數量)


  發出成本 = 發出數量×平均單位成本

  結存成本 = 結存數量×平均單位成本

  1.在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下,採用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使得本期銷貨成本介於早期購貨成本與當期購貨成本之間。這種方法計算得到的銷售成本不易被操縱,因而被廣泛採用。

  2.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作為一種平均價格法,在一定程度上修正了價格波動趨勢的影響;存貨計價工作可以分散在月內進行。

  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的優點是計算手續簡便。缺點是:

  第一,採用這種方法,必須要到月末才能計算出全月的加權平均單價,這顯然不利於核算的及時性;

  第二,按照月末加權平均單價計算的期末庫存材料價值,與現行成本相比,有比較大的差異。當物價呈現上升趨勢時,月末一次加權平均單價將低於現行成本;反之,當物價呈現下降趨勢時,那麼,月末一次加權平均單價又將高於現行。

  1、此方法適合各期存貨成本變動不大的情況或者存貨品種較少或收發次數較少,而且前後收入存貨單位成本相差較大的企業使用。

  2、全月一次平均法主要適用於生產企業的產成品半成品成本核算原材料的成本核算,用戶可以自己選擇。由於各企業費用分攤所採用的方法不盡相同,因此,用戶可以手工進行計算,然後再將計算結果輸入到各個產品入庫單中。

  企業採用永續盤存制,並用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對發出存貨計價,某企業2008年度一月某存貨期初存貨10件,本期收、付、存數量及金額如下表所示:

憑證編號摘要收入發出結存
數量單價金額數量單價金額數量單價金額
011結存1010100
3購入5945159.67145
4出庫210.220.4139.58124.6
5購入10111102310.2234.6
6出庫510.2511810.2183.6
7出庫610.261.21210.2122.4
8購入59.547.5179.99169.9

  根據上表的計算,本月的平均單價及發出存貨成本如下:

  全月平均單價=(10*10+5*9+10*11+5*9.5)/(10+5+10+5)=10.1元

  本月發出存貨成本=(2+5+6)*10.2=132.6元

  1. 1.0 1.1 1.2 1.3 成本核算方法專題講座(二)——全月一次法.信息化經營管理創新引領者
本條目對我有幫助29

分享到:

本条目由以下用户参与贡献

Dan,Meiledi,河河.

評論(共8條)

提示:評論內容為網友針對條目"全月一次加權平均法"展開的討論,與本站觀點立場無關。
113.103.195.* 在 2010年3月31日 12:45 發表
58.20.99.* 在 2010年10月19日 15:30 發表
Dan (討論 | 貢獻) 在 2010年10月19日 17:24 發表

58.20.99.* 在 2010年10月19日 15:30 發表

案例分析中的公式計算數據與賬頁中的數據不符。

謝謝指正!已將錯誤之處做了修改~

MBA智庫百科是可以自由參與編輯和修改的百科,只要通過網頁右上角創建新帳號創建用戶名後即可參與編輯,期待您的加入~~~

119.135.140.* 在 2010年10月25日 11:04 發表
116.228.187.* 在 2011年11月3日 13:42 發表
Dan (討論 | 貢獻) 在 2011年11月3日 16:02 發表

116.228.187.* 在 2011年11月3日 13:42 發表

案例中,月底的存貨的單位成本不對吧

附上參考文獻,您可以核對一下~

MBA智庫百科是可以自由參與的百科,如有發現錯誤和不足,您也可以參與修改編輯,只要通過網頁右上角的創建新帳號,創建用戶名後即可參與,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