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釋BOM、AML、AVL、MPN三者間的關係

Posted by
三月 30, 2016
BOM表、AVL/AML及MPN幾乎是整個製造業的生產配方,這些名詞其實都關係到產品的材料清單,想了解它們不難,難的是如何應用它們以達到公司內物料管控的目的。
工作熊之前曾經撰文說明過BOM表與ECO之間的關係,後來還是有朋友對如何利用BOM表來管理多家供應商的材料有所疑問,以下是這個案例的問題:
冒昧打擾您,不知道能不能向您請教一個關於BOM表的問題?我們家的BOM表,在被動元件(MLCC、Chip Resistor)的部分,通常都是一個料號搭配三家不同品牌(AVL)的料件(MPN)。如10PF01可以同時表示Murata、TDK跟Yageo的10pF電容。日前我們家QA建議,將不同品牌的被動元件用料號來做區分,以達到更好的良率掌控,如 10PF01 表示Murata的10pF電容,10PF02 則表示TDK的10pF電容,而10PF03表示Yaego的10pF電容。RD當初教我建的BOM表是站在設計端的角度,而QA要求的則是站在生產端的立場,兩者都有道理,真叫人不知如何取捨。







這個問題實際上牽涉到幾個名詞與觀念,之前的文章已經解釋過BOM表,說明BOM表的內部結構除了有材料品名、料號、描述、用量、單位外,應該還要包含廠商名稱(AVL或AML)、廠商料號(MPN)、材料規格書等內容。
AML:Approved Manufacturer List,認可的製造商清單
AVL:Approved Vendor List,認可的供應商清單
MPN:Manufacturer Part Number,供應商料號
AML(Approved Manufacturer List)與AVL(Approved Vendor List)是什麼?
這裡有三個名詞要先解釋,AML與AVL基本上代表的是同樣的內容,只是不同的人會用不同的說法,AML及AVL就是製造廠商名錄,有些公司會把「代理商」也納入到公司的系統中,很難說這樣是好或壞,這些廠商通常都需要經過一定的審核程序(SQE品質及製程稽核、財務稽核、採購稽核)後才被認可具有交貨的資格,一般稍具規模的公司都會有供應商審核機制的系統,不是什麼隨便阿貓阿狗廠商都可以交貨的,否則交進了品質有問題的貨怎麼辦?或是造成生產損失兒無法賠償怎麼辦?有些公司還會使用類似TQRDCE的檢查清單來審核供應商是否符合公司的政策,還要確認是否是可以長期合作的夥伴。
所以AML/AVL的目的是指定供應商是否合格成為公司的合作夥伴。
MPN(Manufacturer Part Number)是什麼?
而MPN則是用來定義並標示已認可的供應商(AVL)所生產的某一零件或組件是否可以使用的廠商料號,假設7-11已經是核可的供應商了,當我們想跟7-11叫料時總不能只跟7-11說我要料這麼簡單,應該還要告訴7-11你要的貨品是什麼料號,這樣7-11才能把你指定的貨品交給你,而MPN就是指定廠商生產的零件料號
建立MPN的另外一個目的是商品能力管理,要知道並不是只要被核可的供應商就有能力生產所有我們需要的零件,比如說不是所有的PCB板廠商都可以生產IC載板,所以就算你下單給對方,對方也不一定做得不出來。就好像你去豬肉攤應該買不到高麗菜是一樣的道理,不同的供應商專精的項目不一樣。
再來,某些豬肉攤可以幫客戶把豬肉剁成絞肉,但有些豬肉攤則不行,所以,就算是生產同樣產品的供應商,也會有能力不一的差別與品質的差異,所以得管控適合的供應商生產適合的零件,可惜這一點很多公司都做不到,這當然是題外話。
所以MPN的目的就是指定合格的供應商能否生產某一個料件。
好了,回到最上面網友提問的問題。從對方的描述可以了解其公司是有AML、AVL及MPN觀念的,AML與AVL是同樣的東西,用來規定已合格的供應商,而MPN則是供應商所生產零件的料號。產品的品項可以同時存在多個以上的MPN,就類似方說明的同一個10pF電容下面可以同時帶入三個不同的MPN,同常會是三家不同廠商的料號。
這其實是典型的2nd Source作法,目的是用以避免某一家供應商缺料造成產線停線,另一個目的是給採購來來比價及殺價之用,但必須確保這三家供應商的功能規格一致,最好連大小及焊接的持尺寸也要一致,否則設計或是生產的時候容易出問題,如果硬要把一個10pF的品號分成三個,然後各自代表一個MPN的供應商,就失去2nd Source的目的與意義。所以這個應該是這三個MPN的規格到底一不一致?如果不一致,那當初就不應該擺放在同一個品號的下面。如果生產的時候某一家的零件容易有品質問題,那當初就不應該認可這個MPN。
另外一個生產時經常碰到的問題,要怎麼知道目前這片板子上用的是那家供應商的零件?因為有時候就是會碰上某家供應商的來料有問題。
這個通常得從SMT產線的物料管理系統下手,然後配合盤點掃描槍來做管理,現在比較有規模的EMS都會要求所有的SMD來料都得要有條碼(barcode)在包裝及卷帶上,開線前的上料都會使用盤點機來掃描物料零件是否正確,這時候也就可以順便紀錄這批電路板上面打的是那一家供應商的零件,否則真的很難作到這樣的追蹤。

延伸閱讀:


訪客留言內容(Comments)
用豬肉攤比喻好親民 XD
不僅SMD原料,THT或是組裝(assembly)站位使用的非電子原料也可以打上barcode,甚至生產需要用到的stencil, tools, de-paneling tool 都可以透過SAP印出barcode
要使用barcode追蹤原料,就看SAP(或是其他EMS系統)夠不夠完善了。
Comment by 德莉雅on 2016/04/01 @ 18:34:20
德莉雅,
barcode追蹤應該不是BOM管理的一環,而比較偏向物料品質管理,其實要產生barcode應該也不是哪麼困難,而且有很多軟體可以支援,重點應該是物料貼條碼會不會產生cost up的問題,有些料件,如塑膠基本上是把料號直接做在模子上,如果要加條碼就是得額外的費用。
Comment by 工作熊on 2016/04/05 @ 13:15:16
sorry 更正2個單字阿,
depaneling
barcode
p.s. 建議熊大可以增加作者自己留言修改的功能嗎? 哈..
Comment by 德莉雅on 2016/04/01 @ 18:38:53
已經幫你訂正了單字,其實有在考慮會員制,應該就可以自己修改留言了。
Comment by 工作熊on 2016/04/05 @ 13:16:18